周末喝茶聊天,聽朋友說起他們局長退休兩年多后來局里為親戚辦事,因涉嫌違規(guī),最后沒有辦成。局長很不高興,臨走時對過去的部下嘀咕了四個字:人走茶涼。
國人耳熟能詳?shù)乃自挕叭俗卟铔觥?,源自朱元亮輯注校正的明刊本《青樓韻語》,原句是:來的都是客,全憑錢一囊,相逢開口笑,過后不思量,人一走,茶就涼。意指雙方都是虛情假意,勢利有加,不用真心。
拋開青樓的特殊性不說,“人走茶涼”其實是對客觀事實的陳述??腿藖砹?,倒杯熱茶招待,客人走了,沒喝完的熱茶自然慢慢就涼了。這本是一種自然現(xiàn)象,后來卻被引申指世情的勢利,所謂“世態(tài)炎涼”,與“過河拆橋”、“忘恩負義”等畫上等號。
這與中國一向發(fā)達的“感恩文化”不無關(guān)系。羊羔跪乳,烏鴉反哺,做人更應該重情義、懂感恩,這是維系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、溫馨和安寧的重要紐帶。但凡事都有個度,一旦極端,就未免有些荒唐。唐代科舉考試,考生得中進士后,對本無學業(yè)師承的主考官自稱門生,投靠攀附援引之意明顯。官場因此分宗立派,同門相護,利益均沾,若背叛師門,必遭千夫所指。本文開頭所舉例子之所以會引發(fā)“人走茶涼”的感嘆,說明這種無原則的官場“感恩”余毒仍遠未肅清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,也確有一些視權(quán)位為私器的官員,雖然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,仍然貪權(quán)戀棧、濫發(fā)“余威”,一旦其非分之舉和無理要求被拒絕,便惱羞成怒,動輒指責他人“不講感情”、“忘恩負義”,感慨“人走茶涼”。如此說來,官場的“茶涼”、“茶熱”還真是個值得警惕的問題。
據(jù)我觀察,在位時公道正派、清正廉潔的官員,退休后不會在意“茶涼”、“茶熱”,倒是那些喜歡弄權(quán)、張揚威勢的人,對此特別敏感。因此,人文學者胡文輝先生指出,官場的“人走茶涼”的確是勢利,但這也是民主,甚至可以說,民主社會正需要“人走茶涼”。公開倡導“人走茶涼”的還有《人民日報》原總編輯范敬宜先生。1998年,剛從總編輯職位上退下來的范先生公開著文說:“一直想就‘人走茶涼’之說發(fā)點議論,但心存顧慮,因為那時還在‘臺上’,怕遭‘站著說話不腰疼’之譏?,F(xiàn)在角色轉(zhuǎn)換,到了‘臺下’,似乎可以‘叟言無忌’了?!痹诎l(fā)了一通“人走茶必涼”的議論后,范先生還自作打油詩一首以抒懷:“人走自然茶就涼,不涼反而不正常,只要留得真情在,縱然成冰又何妨?”
人們倡導官場的“人走茶涼”,體現(xiàn)了對盤根錯節(jié)的官場弊端一種難得的清醒共識。對待“人走茶涼”的不同態(tài)度,反映了一個人不同的思想境界。只要權(quán)力觀端正,上下交往健康純潔,就會欣然面對并接受這種符合規(guī)律的“人走茶涼”。也正因為“人走茶涼”,為官者在臺上時才會多一些自我約束。如果哪位官員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后,還一味要求別人“跪乳”、“反哺”,倒要小心了。(何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