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文人紀曉嵐在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中敘述了這樣一則故事,說是有一個縣官死后來到閻王面前稟報道:“吾為官雖無顯赫政績,卻十分清廉,所到之處只喝涼水,連一杯茶都不嘗?!遍愅趼犃T,卻不以為然地說:“設官是為民興利除弊,為民辦事。如果不貪就是好官,那就不如在堂上設一木偶,連涼水都不喝,豈不勝于你嗎?”那縣官被問得啞口無言。由此可見,對于為政雖廉而不貪,但政績平平庸庸的縣官連閻王都不賞識。
現(xiàn)如今,好多正人君子,或說到做到,不放空炮;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,埋頭苦干,只做不說。他們以實打?qū)嵉难孕袌笮ё鎳?,贏得了世人的贊譽。然而,也有說話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,或說得多,做得少;或高調(diào)連篇,只說不做;或講得比誰都好,做得比誰都差;更有極個別,口是心非,陽奉陰違,說的是一套,做的是另一套。凡此種種,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。
干比喊難得多。干,勞神費力,還有可能出點差錯,落個“費力不討好”。我們的干部、群眾本來就是些凡人,凡人干偉業(yè),怎么沒有半點差錯?正如運動場上的健將一樣,在他們成功的背后,不乏訓練中無數(shù)次跌倒。我想,如果不干才是“正確”的話,那么,人們絕不會喜歡這種“正確”。因為這種不干的“正確”,只能使美好的東西永遠停留在口頭上,不會成為現(xiàn)實。
荀子有言:“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,國寶也;口不能言,身能行之,國器也;口能言之,身不能行,國用也;口言善,身行惡,國妖也?!敝醒腩I導同志就曾引用這段話告誡全黨同志,要當“國寶”,斷不可當“國妖”。因此,警惕“國妖”、消除“國妖”,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頭等大事。警惕“國妖”,一是用人者要善于區(qū)別“國寶”、“國妖”,是“國寶”決不能埋沒,是“國妖”決不放過;二是“國寶”、“國器”、“國用”們要保持警惕,防止“妖氣”侵襲,自警自助自省自重,永葆“國寶”本色。須知,放松對“妖氣”的警惕,一旦“妖氣”纏身,“國寶”也會蛻變?yōu)椤皣钡?;三是加大除妖力度,對“國妖”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清除一個,不管官多大,位多高,涉及面多廣,也要一查到底,決不手軟。誠如斯,“國妖”就會越來越少,“國寶”就會越來越多,“國器”、“國用”們也會不斷向“國寶”轉(zhuǎn)化,國之幸矣。(永興縣
黃景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