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媒體記者在基層調(diào)研時了解到,一個縣一年有10位局長、副局長提出改任主任科員、副主任科員等虛職;發(fā)改局長、財政局長等實權(quán)人物也申請“實改虛”……
常理上講,當實職不當虛職,當主職不當副職,當一把手不當二把手,是很多為官者的追求。然而,今天卻出現(xiàn)了令人詫異的景象,一些為官者自愿申請由實職改為虛職。這不能不引起各級組織的關(guān)注。
表面上看,這暴露的是一種為官不為的心態(tài),實際上彰顯的是一種為己做官的心態(tài)。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,權(quán)力被關(guān)進制度的籠子,超發(fā)獎金、超配職數(shù)、超常待遇等非常規(guī)的干部激勵手段行不通了,部分干部深感推動工作缺少“抓手”,再加上越來越嚴的監(jiān)督執(zhí)紀,“無油水可撈”成為常態(tài)。于是,盼望從風險和壓力大的實職改任清閑且待遇不少的虛職,已成為一些基層局長、科長們的官場心態(tài)。
前些年,某地交通局連續(xù)四任局長被抓,仍有人爭著搶著當局長。毫不客氣地說,其中部分人,想的絕不是前任的教訓(xùn),很可能是前任得到的好處。如今黨內(nèi)監(jiān)督制度健全了,要求嚴格了,除了工資之外別的好處沒了,有些人就選擇申請“閑下來”,這種為己做官的行為,完全背離了為黨分憂、為國奉獻、為民服務(wù)的從政觀。
有了好處就當官,沒有好處就追求清閑自在,這算黨的干部嗎?這配得上人民公仆的稱號嗎?在這些人心中,根本就沒有解決好“當官為什么”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探究那些主動申請“實改虛”者,無非有兩種人:一種是個人有問題,擔心被查,不如找個虛位,避避風頭,最好能安全著陸。另一種是感到組織要求嚴,工作壓力大,做的太多就容易出事,而且工資拿的和別人一樣多,不如找個沒有風險的位置干干。前者是涉嫌違紀,做賊心虛,后者則是典型的官僚主義、享樂主義作祟,是“四風”的新變種,必須加以警惕。
“人不是為了吃米而活著”。既然是黨的人,就要為黨工作;既然是人民公仆,就要心中有責、心中有民。沒有好處就不擔責、求清閑,是為官不為之病的進一步惡化。糾治此類疾病,必須下重方、用猛藥,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。
首先要抓好教育。深入開展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,引導(dǎo)為官不正的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從政觀、權(quán)力觀、利益觀、宗旨觀,做一名合格黨員,而不是不講紀律、不講奉獻、徒有虛名的黨員。其次要搞好審計。對那些主動申請“實改虛”的人,要關(guān)注群眾公論,嚴格實行離任審計,防止他們借此規(guī)避黨紀黨規(guī)。
據(jù)了解,在個別地方類似“實改虛”的現(xiàn)象已很普遍,這里面除了為官者心態(tài)不正、價值觀不端之外,還有職位設(shè)置不合理、上升通道不暢通、激勵機制不健全等深層次問題,也迫切需要引起各級組織及時關(guān)注,給予很好解決。(桑林峰)